“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。”坐在人民大会堂里,听到李强总理在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对此的部署,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字霞舒了一口气。
今年两会期间,徐字霞接受《中国化工报》记者专访时谈道:“用什么工艺、用哪些设备,这些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,但如何组装、搭建,让工厂运转起来,必须还得靠技术工人。”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:“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,增加制造业、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。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,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,让多劳者多得、技高者多得、创新者多得”,这些全都与徐字霞期盼的“加强化工建设自有工人队伍建设”不谋而合。
“近几年来,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给得很足。”徐字霞对记者说。身为一名总工程师,她今年两会最关心的话题还是“创新”,但在调研中她注意到一个现象——“现在我们倡导创新,更多的其实是偏向于基础研究方面,比如创新工艺技术、发明新产品……这些当然很重要,但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程中,现场建设的所有的环节同样是需要创新的!”她笑着说,“虽然我们只是创新的一部分,但产业工人是我们实施工程单位、施工行业创新的基础。”
外行人可能会疑惑,化工建设不就和常规的建筑行业一样,都是盖房子、建大楼,都有一套成熟的系统流程,有什么创新可言?
对此,徐字霞以管道焊接的例子来说明:“现在国内施工的新技术很多,自动焊是其中之一,虽然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都很高,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用还比较少。因为设备本身购入成本就高,工人也需要培训,劳动组织方式也不成熟,算下来还不如人工焊接划算,这就导致许多单位自动化转型动力不足。而无论是新设备,还是新功能,都需要工人去使用,才能一直在改进、越用越好。”如此看来,工人参与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,一种原因是工人要主动学习,与新技术磨合,创新使用方法;另一方面工人也要对新事物提出反馈建议,让施工工艺朝着更智能的方向改进。
然而,建筑企业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风险,目前普遍采用劳务分包模式,导致企业自有工人比例偏低。徐字霞意识到,过分依赖分包,企业自有产业工人队伍的力量就会慢慢的弱,产业工人的创新缺少了成长的时间和土壤。
“我刚进厂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的。那时,我们全部都是使用自有工人。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打成一片,工作生活都在工地。”徐字霞和记者说,“但是慢慢地,随着经济的发展,自有产业工人的数量日渐不足,慢慢的出现了分包,而且这一现象愈演愈烈。现在大部分企业采用劳务分包模式或劳务派遣形式,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风险。分包企业更多的只是关心‘抓人干活’创造效益,并不关心工人技能水平怎么样提高。反观工人,大多也只希望拿到更多的‘现钱’。”
据她调研,我国大部分建筑央企自有工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足30%,有些甚至不足10%,大量使用施工劳务,而劳务人员主要由农民工构成,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短缺,施工队伍都会存在整体素质不高、文化层次较低、专业技能单一化等现象,难以适应化工建设领域工业化、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,制约了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。“尤其是对于化工施工公司,承建的工程普遍具有高温度高压力、易燃易爆特性,其工人队伍建设问题更需要被着重关注。”徐字霞说。
“化工装置中的很多介质都易燃易爆,需要严格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,一旦施工出现质量上的问题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徐字霞对记者说,“建立稳定的自有工人队伍,对化工建设企业来说势在必行。”
因此她提出,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,鼓励建筑企业慢慢地提高自有工人比例,减少劳务派遣用工,建立稳定的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。“化工建设工人的质量意识、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,需要长期在项目一线摸爬滚打才能真正养成。”徐字霞说,“希望能朝着这个努力方向,慢慢重塑我们的化建工人队伍。”
徐字霞建议,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建筑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,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,让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薪酬待遇、职业发展挂钩。二是优化建筑央企考核指标体系,将自有产业工人比例、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,从根本上带领企业重视自有工人队伍建设。
“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喜欢谈‘梦想’,我当时的梦想就是成为工程师,结果就真的当上了,还一直走到了今天。我这个‘总工程师’是从全国各地的工地里练出来的,也是当时的工人师傅带出来的。今天能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,我也想要为工人发声。”徐字霞说,“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格外的重视,出台系列政策措施,为建筑企业培育自有工人创造良好环境,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。”
红宝丽4月9日发布的公告披露,公司环氧丙烷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已于2023年3月经政府主管部门备案,项目已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,且已取得环评批复、能评批复、安评批复以及完成总平面图审查等手续办理工作。...
4月9日,复旦大学联合沙特阿美《双碳背景下的中国石化产业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》白皮书讨论会在福建泉州举行。会议聚焦中国石化产业低碳合作,福建省发改委、工信厅、商务厅等部门与沙特阿美就技术协同、产业升级等议题...
4月9日,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(CIPC)暨技术装备与成果展在京举行。
近日,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公示名单,并予以公示。
近日,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在郑州召开了《增产胺绿色生产技术及其新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》科技成果评价会。
应急管理部4月10日消息,2025年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专家指导服务于近日启动。今年专家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地区、重点园区,围绕项目安全准入、封闭化管理、智能化平台应用、特殊作业和承包商管理等重点难点任....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《中国化工报》社有限公司邮编:100120